「全球化、文化多樣性與地方社會」 2013海峽兩岸人類學論壇
主辦單位:台灣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
協辦單位:台灣中興大學文學院、台灣暨南大學人類學研究所
會議時間:2013年6月28-30日,詳細議程,請參加清華大學人類所網站。
會議地點:台灣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2F階梯教室及310會議室
籌備委員:王明珂、林淑蓉、陳中民、潘英海
論文發表人:中國大陸 27人,台灣18人(與會學者名單請參見清華大學人類所網站)。
報名網址(Registration Web page): https://docs.google.com/forms/d/1HRktPXbTDVHVs8S4bKuLJ0Y7EAj89tSi9Kl8-x5ZkjU/viewform
報名截止日期(Deadline for register):2013.06.23
會議主旨:
地方社會所呈現的多元文化特質,乃是海峽兩岸人類學界一直以來長期關注與探究的重點,或從歷史過程中釐清地方社會的性質為何,或從深入的田野調查與比較研究視野來探討特定地方的文化特色為何。人類學者不僅透過研究來彰顯多元文化的重要性,亦經常藉由研究成果來關懷地方社會的發展,以行動研究來落實這樣的研究關懷。然而,當代人類社會在過去的二、三十年間都面臨了自由主義資本主義經濟的重大衝擊與影響,以跨國、跨地區的資本、商品及大眾傳媒的快速傳播與流通,族群跨越其原有的疆界範疇而移動,出現了新的地理區域以及新的生活形式,也逐漸產生了人群的遷徙、都市化、及文化訊息的快速傳播與學習、以及文化內涵的不斷採借與創新等等所謂的「全球化」現象。各地方社會在全球化的衝擊及影響下,其原有的文化特色是否會逐漸消弭,而朝向更為一致性與單一文化的方向發展?還是,各地方社會仍有其特殊的社會機制與主體性,能維繫其傳統文化特色?我們希望透過這一次海峽兩岸人類學論壇,以實際的民族誌研究案例,透過比較台灣與中國的地方社會之發展歷程與現況,來討論當前人類社會所面臨的全球化問題。
討論主題:
(一)文化多樣性及其相關問題反思
(二)國家與地方社會
(三)全球化時代的人群關係與行動主體
(四)地方社會與重構的知識與權力關係
(五)全球化下的物與人群及日常生活
(六)宗教、儀式與地方社會
(七)歷史記憶與文化傳承
(八)民間藝術的文化傳承與再市場化
(九)比較視野的地方社會文化
主辦單位:台灣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
協辦單位:台灣中興大學文學院、台灣暨南大學人類學研究所
會議時間:2013年6月28-30日,詳細議程,請參加清華大學人類所網站。
會議地點:台灣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2F階梯教室及310會議室
籌備委員:王明珂、林淑蓉、陳中民、潘英海
論文發表人:中國大陸 27人,台灣18人(與會學者名單請參見清華大學人類所網站)。
報名網址(Registration Web page): https://docs.google.com/forms/d/1HRktPXbTDVHVs8S4bKuLJ0Y7EAj89tSi9Kl8-x5ZkjU/viewform
報名截止日期(Deadline for register):2013.06.23
會議主旨:
地方社會所呈現的多元文化特質,乃是海峽兩岸人類學界一直以來長期關注與探究的重點,或從歷史過程中釐清地方社會的性質為何,或從深入的田野調查與比較研究視野來探討特定地方的文化特色為何。人類學者不僅透過研究來彰顯多元文化的重要性,亦經常藉由研究成果來關懷地方社會的發展,以行動研究來落實這樣的研究關懷。然而,當代人類社會在過去的二、三十年間都面臨了自由主義資本主義經濟的重大衝擊與影響,以跨國、跨地區的資本、商品及大眾傳媒的快速傳播與流通,族群跨越其原有的疆界範疇而移動,出現了新的地理區域以及新的生活形式,也逐漸產生了人群的遷徙、都市化、及文化訊息的快速傳播與學習、以及文化內涵的不斷採借與創新等等所謂的「全球化」現象。各地方社會在全球化的衝擊及影響下,其原有的文化特色是否會逐漸消弭,而朝向更為一致性與單一文化的方向發展?還是,各地方社會仍有其特殊的社會機制與主體性,能維繫其傳統文化特色?我們希望透過這一次海峽兩岸人類學論壇,以實際的民族誌研究案例,透過比較台灣與中國的地方社會之發展歷程與現況,來討論當前人類社會所面臨的全球化問題。
討論主題:
(一)文化多樣性及其相關問題反思
(二)國家與地方社會
(三)全球化時代的人群關係與行動主體
(四)地方社會與重構的知識與權力關係
(五)全球化下的物與人群及日常生活
(六)宗教、儀式與地方社會
(七)歷史記憶與文化傳承
(八)民間藝術的文化傳承與再市場化
(九)比較視野的地方社會文化